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
关键词: 乐山 乐山旅游 峨眉旅游 乐山小吃 乐山周边景点
乐山旅游网
您当前位置:乐山旅游网 >> 乐山旅游 >> 浏览文章

乐山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调查

2013-11-20 0:12:32 本站原创 佚名 【字体:
    近10年来,中国相继发现了西花蓟马、Q型烟粉虱等20余种世界危险性与暴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乐山同样面临着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根据市环保局2009年的调查显示,我市已经发现的外来有害生物主要有35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给农业生产、生态系统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点击浏览下一页
点击浏览下一页
巴西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
 
    生物多样性现状中的濒危物种一旦灭亡,便不再重新出现,这就是“生物演化不可逆性”。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重要特征和基础。可以说,没有生物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有关资料指出,生物多样性毁灭所带来的直接损失每年达2万亿到5万亿美元,这比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损失还要大。
 
    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然而近几百年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这些屏障渐渐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作用,外来物种借助人类的帮助,远涉重洋到达新的栖息地,繁衍扩散,它们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外来入侵物种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当巴西龟从宠物变为“杀手”
 
    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就在你我身边
 
    当肥沃的土地长满杂草而不是粮食,当原本畅通的黄金水道被大量水葫芦堵塞,当巴西龟从宠物变为“杀手”…… 外来物种入侵,已在我们身边。
 
    百度“外来入侵物种”,有相关结果约2,540,000个,其定义也较复杂,简单概括即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
 
    在10月24日召开的主题为“生物入侵、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上(在山东青岛召开),科技部“973计划”生物入侵项目首席科学家万方浩表示,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种类,已经确认的有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中国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形势十分严峻。
 
    长期从事生物研究的乐山师范学院生命与科学学院博士刘忠表示,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外来入侵生物在乐山不断发展壮大,除了因为这些生物本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之外,本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致使我们本地生物的适应力、竞争力下降,更使得外来生物趁虚而入。”刘忠说。
 
    据悉,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近10年来,中国相继发现了西花蓟马、Q型烟粉虱、三叶草斑潜蝇等20余种世界危险性与暴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此外,近年来,中国潜在入侵物种截获频次急剧增加,危险性外来物种频临国门。
 
    乐山同样面临着外来物种入侵的严峻局面。根据我市环保局2009年的一次拉网式排查发现,我市11个县(市、区)都已不同程度的遭受到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恶性种类,主要有五大类35种,常见的如水葫芦、水花生、紫茎泽兰、福寿螺、小龙虾、牛蛙、胜红蓟、三叶鬼针草、稻水象甲等。
 
点击浏览下一页
图为福寿螺产的卵
    福寿螺、小龙虾都是入侵物种
 
    “外来物种早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是有些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据刘忠博士介绍,有的物种一开始是作为美食引进的,例如“好吃嘴”们爱吃的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后向北美扩散,给美国五大湖泊的渔业生产和堤坝造成了极大威胁。上世纪20至30年代经日本进入我国南京地区,随后在江浙一带迅速繁衍,对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构成威胁,破坏了食物链。小龙虾食取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的根系,破坏天然植被。而且它们还会在水稻田堤坝上挖洞筑穴,危害甚至比白蚁还大。
 
    在乐山,小龙虾、福寿螺、牛蛙等在多年以前也都是作为一种美食而引进的。但由于市场原因,它们被大量遗弃或逃逸,从而侵入到农田和自然系统,成为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
 
    据调查,沐川、井研、犍为等县都有小龙虾的足迹。由于小龙虾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在比较肮脏、受到污染的环境中也能存活下来,靠水中腐败的植物和小动物为食,导致本地虾几乎绝迹。
 
    说到外来入侵生物在乐山谁最凶猛,当仁不让的要属福寿螺。
 
    福寿螺,学名大瓶螺,原本分布于南美洲的墨西哥、巴西等地。20世界70年代末福寿螺作为一种食物,被引入东南亚的许多国家,1980年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引入中国大陆地区,短时间内迅速分布增加。
 
    福寿螺是什么时候来到乐山的?
 
    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福寿螺是我市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从外地引进的品种,最初作为养殖项目在井研进行养殖。本报记者2007年对“福寿螺之灾”进行采访时了解到,作为餐桌上的美食,福寿螺销路好的时候曾卖到30元钱一份,而一份最多不过两三斤。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农民开始盲目跟风养殖,然而红火了一段时间后,因其味道掺杂腥味,口感不佳致其经济价值逐渐下降,最后被人们弃养。这些被随意遗弃的福寿螺跟随沟渠、河流进入农田。今天福寿螺几乎遍及乐山的大部分地方。2009年,全市有螺面积一度超过了30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万元。“现在全市福寿螺的有螺面积至少有十几万亩。”
 
    从十几年前引进的40亩,到现在超过10万亩,福寿螺的繁殖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它们究竟以什么样的速度在繁殖?生物学专家算了一笔账:一只福寿螺一年产卵3次、一次产卵5000——8000个,发育4个月后又可成熟产卵,经过一年几代的繁殖,后代可达到30万个。
 
    “福寿螺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而造成减产,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据相关专家介绍,福寿螺食量极大,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2003年3月,福寿螺被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为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
 
点击浏览下一页
泛滥成灾的水葫芦
 
    “紫色水妖”水葫芦
 
    据媒体报道,在我国,每年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约2000亿元。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中适应、定居、自行繁衍和扩散,明显地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和生存空间,直接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降低本土生物多样性,造成当地物种的消失和灭绝,损害农、林、牧、渔业生产,危害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
 
    “最令人头疼的是,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有些甚至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市环保局相关专家表示。
 
    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又称凤眼莲),1901年从日本引入中国台湾作花卉,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逸生。近年来,关于水葫芦影响环境及生态的“罪行”不时见诸报端:堵塞河道,影响航运、排灌和水产品养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
 
    据悉,广东、云南、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仅浙江温州市和福建莆田市每年用于人工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
 
    “作为饲料引进的传统水葫芦一旦形成气候,其抑制破坏其他水生系统生存的能力就可以从水体到水表,从夺氧到夺光,再到克它抑制及毒性抑杀等多方面多层次充分地体现出来。当其大面积地形成时,不仅使水体内正常生物系统所需的氧被耗、光被遮,连自然的水表气氧交换也被封住。它的扩张相比爆发在滇池及太湖的蓝藻水华还要严重。”植物学专家表示,我国对一些大面积逸生的外来物种的治理取得收效不大,正像治理蓝藻事件一样,过去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治理方法大都已败下阵来。我国每年因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5亿元至10亿元,由于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接近100亿元。
 
    水葫芦在乐山的小河流域较为常见,最为典型的是在井研和五通的芒溪河,一到水葫芦的繁殖季节,整条河流不见水面。记者从井研县和五通桥区了解到,2005年茫溪河干流开始生长水葫芦,2006年因区域性干旱,茫溪河没有发生洪水,仅一年的时间茫溪河水葫芦铺设水域面积就超过200万平方米,绵延几十公里,给茫溪河造成了严重污染,同时也给茫溪河沿岸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治理水葫芦也因此成为各地水务部门的一个新责任。仅2007年全市开展一次水葫芦治理投入人力物力近300万元,而为了控制水葫芦的继续泛滥,各区县每年还要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常规打捞管理。
 
    生物入侵有多可怕?
 
    危害农业生产、生态系统甚至人畜健康
 
    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常勇认为,生物入侵给中国的农业生产、国际贸易、生态系统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全国34个省(区、市)均有入侵生物发生和危害,涉及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岛屿、城市居民区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其中农业生态系统最为严重。
 
    外来物种的来源广、途径多,中国多样化的地理气候条件,也为这些源于不同地区物种的生存提供了便利。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来物种在中国呈现出更快的增长趋势,近10年新增入侵物种近50种,20余种危险性入侵物种接连在中国大面积暴发成灾。这些入侵物种已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生态灾难。
 
    入侵生物危害严重,给农林业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据初步估计,松材线虫等13种主要农林入侵物种每年对我国造成57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还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引起土著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消失和灭绝。2000年,外来有害生物对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分别达693.4亿元和154.4亿元人民币。
 
    危险性外来物种还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给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些外来入侵物种还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及牲畜健康。如豚草,其产生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每年7-9月豚草开花散粉时,体质过敏者便会产生哮喘、打喷嚏等症状,体质弱者可发生其他合并症甚至死亡。
 
    紫茎泽兰的枝叶有毒,且有特殊的气味,对马有明显的毒害性,牛拒食该草;用其喂鱼能引起鱼的死亡;用其垫羊圈,可引致羊蹄腐烂。紫茎泽兰带刺的冠毛飞入牲畜眼内,刺激眼角膜而致瞎。牲畜误食或吸入紫茎泽兰的花粉后,能引起腹泻、气喘、鼻腔溃烂流脓等病症。近年来,国际上已将生物入侵上升到“农业生物恐怖”的高度。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本文地址:http://www.lslyw.cn/html/201311/625016883119.html

网友评论:


图片新闻